首页 > 学子风采 >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放飞青春梦想,领略科学魅力

发布时间:2023-07-17

    风带来大自然的声音,将这世间的一切美好融化在它轻盈的脚步里,带往世界各处。它飞向树林,绿叶随它起舞,“沙沙”的吟唱着一首露珠般晶莹的歌它飞向小溪,溪水随它奔跑,欢闹嬉戏着永不停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风的认识也走出了唯美的古诗词,来到了现如今不可或缺的绿色能源——风能。为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风的本质与作用,武汉理工大学M+”education赴石泉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陕西省石泉县中池镇中心小学为同学们开展了以为主题的系列科普课程。


探自然奥妙,揭风之面纱


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是怎样形容风的呢?为从身边熟悉的小细节引起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实践队在中心小学为同学们开展了《一起等风来》主题科普课程。


课程开始,主讲老师袁静怡拿出了一个纸风车,放在蜡烛上。点燃蜡烛,小风车竟缓缓转了起来。“同学们,明明教室里没有风,风车是怎样转起来的呢?”“因为热空气上升会形成风!”袁静怡老师肯定了大家的回答后,顺势引出了风的形成原理,并介绍了风力、风向、风级的概念,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纷纷想要一探究竟。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飘,二级轻风吹脸面…”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仔细一听,原来是老师为加深同学们对风级的理解,编了一首形象的风级歌。


同学们,想知道教室外面的风向和和风速吗?”袁静怡老师笑着问。“想!”“老师,怎么测量呀?”老师的问题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组成8个小组,分工合作,使用板等材料制作风力计。箭头指向即为风吹来的方向,风杯转动的速度即为风速。



课程最后,袁静怡老师介绍了风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对同学们的风力计进行了点评,看看哪组同学制作的风力计得分最高。在这堂科普课程中,同学们接触了风力、风向的概念,丰富课外知识。


风拂桅上帆,船驶城乡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友好能源的追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风之追逐者》主题科普课程中,袁静怡老师将带领孩子们通过帆船探索风能的奥秘。



和太阳能风车一样,风能以力的形式作用于船帆。课程围绕力的作用,介绍了关于帆船的一系列力:浮力、重力、阻力、推力等。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了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来源,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可再生的特点;也明白了山上的大风车其实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亦体会到了绿色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奇之处。


一开始是聚精会神的眼睛,随后是轻快舞动的手指。在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大脑中的空中楼阁落地。铅笔摩擦纸张的“簌簌”声,剪刀划过泡沫的“咔咔”声,孩子们的欢笑,队员们的温言,快速的交织在一起。



怎么能缺少紧张刺激的赛船呢?当孩子们雀跃地把自己刚刚做好地小船放进水池,把自己的颜料扩散到水中时,比赛就这么开始了。孩子们随后三艘船一组,在幻想中的大海上激烈的角逐。“三、二、一,放!”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各组风力小船争渡,托举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驶向胜利的终点。



本次活动不仅仅普及了物理力学的知识,更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绿色能源的神奇与城乡交流的美好。当水中的水花渐渐低垂,活动才落下帷幕。


提及风,有人神往春日的吹面不寒;有人思及秋日的摇落肃杀;有人想起冬日的凌冽刺骨。然而就是这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原理,并在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M+”education科普小课堂便是从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出发,通过理论宣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孩子们发现更多隐藏在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勤思考、多动手,在实践中拥抱大自然的神秘,领略自然科学的魅力。

通讯员:黄继航  袁静怡

摄影:张洹宇  李东阳

编辑:柳文睿

审核:唐汇